“平台支撑、科教融合、育训一体”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模式

发布时间:2023-08-29 作者: 访问量:[]

学院牵头成立“日照市科技合作促进会”,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和科研能力,校企深度合作,获批成立“国家级水工机械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水工机械技术技艺传承平台”“山东省水工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日照市水工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日照市智能水工机械装备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科研平台。依托以上平台,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助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一)主要做法

1.协同搭平台,引项目促科研。建成“国家级-省级-市级-校级”四级平台架构。创新平台由系部管理,采用“扁平化”管理模式。引入项目后,根据项目性质对接相应平台,接受项目负责人协调各方资源,聘用研究人员组成项目团队,执行项目任务。将科研和技术服务项目分解,与教学环节进行匹配和教学化处理,转化为教学项目。

科研平台

2.重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以课程教学为基础,以实践训练为支撑,以创新平台为依托,开发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创新能力实践体系和创新能力强化体系。开发“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将科学方法论、创新学等课程融入基础教育;将创新学理论与专业基础、专业技能相结合的课程融入专业教育,系统设计了以创新教育为主线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

3.建立“三层次、递进式”实践体系。以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训练为主线,建立“课程实验、课程实训、综合实训”三层次、递进式实践体系。建立“三位一体”创新能力强化体系,实施双导师指导下的项目研发、乡村扶智、技术咨询、技术推广、科创大赛、技能竞赛等“创新活动”。

4.“三教”改革模式创新。以科研项目为载体,通过校企双方师资互兼互聘,构建“双向互通、功能整合、结构合理、任务明确”的教研一体化教师团队,促进“教师”改革。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融入教材,促进教学内容更新,完善教材形态,对经典的纸质教材,通过配套数字化教学资源,形成“纸质教材+多媒体平台”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促进“教材”改革。把科研过程中运用的科研方法转化为教学手段,把科学的思维和方法结合不同教学环节用于教学,促进“教法”改革。实施“三教”改革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二)成果成效

1.学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学生竞赛获国际奖2项、国家奖5项、省级奖20项,32人被认定为山东省齐鲁工匠后备人才。学生参与科研和技术服务项目50余项,获省市级科学技术奖3项,师生共发表教科研论文10余篇,授权国家专利5项。毕业生就业率提升至97%。

2.教师能力快速提高。培养国家级技术技能大师1人,入选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典型案例1人,省部级教学名师2名。8名教师分别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省科技进步奖、山东省高校科学技术奖等16项。获国家级、省部级职教改革项目立项5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在线精品课程4门。

名师荣誉

3.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建成国家级协同创新平台和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名师工作室、技艺技能传承平台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5个,实践教学软、硬件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