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6”数字化助力智慧校园信息化管理

发布时间:2023-08-29 作者: 访问量:[]

学院按照“强基础、重融合、突创新”原则,通过“一张网”“两中心”“三体系”“六平台”对智慧校园信息化建设总体设计、全面布局、稳步实施、精准服务,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提供有力支撑,被评为山东省智慧教育示范校创建单位。

(一)主要做法

1.重构超融合数据中心,新建120余平方标准化主控机房,配备16台超融合服务器,提高运行维护和管理效率,安装防火墙和上网行为管理系统,数据容灾和防范攻击能力极大增强。成立大数据管理中心,建成数据中台,解决“数据孤岛”问题,为数据挖掘、应用集成、数据质量分析、管理、决策等提供必要的支撑。打造安全风险闭环管理体系,实现全系统等级保护定级,全天候运维保障服务,全方位运维保障监控。

2.打造“人防+技防+物防”立体式校园防护体系,配齐配强专兼职保安和安全管理人员,升级改造数字安防系统,实现视频监控、消控、报警等全覆盖。建立全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分批建设完成10个交互式智慧教室和193个智能云教室,面向全校274间教室建立课堂教学网络监管平台,为教学质量评价提供了丰富可靠的基础数据。

3.搭建数据交换平台,对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40余个应用平台,从学校层面制定统一账号标准,搭建起统一的登录入口,最大程度地消除“信息孤岛”。建设用水智能监控平台,实现校园节水信息化,成为山东省首个合同节水项目的实施院校。引入实习就业跟踪管理平台,实现学生实习管理信息化。构建校企协同平台,助力创新创业教育。

(二)成果成效

1.实现有线无线一张网,夯实网络基础。重建了“千兆到桌面,万兆到楼宇”的网络基础设施,完成了光纤进教室工程,网络出口带宽达到7.3G,实现了校园无线Wifi信号全覆盖和无缝切换,支持3万个无线用户同时在线,每位同学在校内可随时随地免费访问各类网络学习资源。

2.打造“智慧山水”移动服务平台,实现应用服务全覆盖。以数据中心为支撑,认真梳理校内各项业务流程,实施流程再造,建设了集校内通讯、查询和轻应用于一体的“智慧山水”APP,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无纸化和网格化。并通过博达站群管理系统,对全校54个网站进行集约化统一管理,更加安全高效。

3.搭建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服务日常教学活动。学校融合教务管理平台与课程学习平台完成了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建设。搭建了教务管理系统、云教学管理平台等数字化校园教学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任课教师与学生通过智慧职教、蓝墨云班课、先电平台、学堂在线、爱课程、智慧树等各种教学平台开展线上教学与学习,实现了情景感知,促进了课堂交互开展,为教师课程资源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返回原图
/